發文期限:禮拜六晚上12點前

目前分類:陳惠玲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偶然的相遇,讓兩條平行線成為垂直線的機會,也點燃一對來自不同城市男女的緣份,並且演出日後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80年代的時空與背景之下所發展出來的愛情故事,以現在的速食愛情觀點而言,是二十一世紀年青男女無法理解的。以我的觀點,我能理解也喜歡這樣的故事發展,同是異地遊子的身份,奮鬥過程中彼此相互扶持,當遇到挫折時彼此傾訴,以這樣的心情走過人生中最低潮的歲月,這樣的愛情或許才禁得起考驗吧。

緣份,這兩個字可以讓兩個相愛的男女分開,也可以讓兩個彼此不認識的人結合,如同幾米的漫畫向左轉,向右轉裡的男女主角命運般的相遇。然而,人生有許多的緣份不只是在於男女之情,也在於朋友之情,電影中男主角除了遇上女主角外,也接觸到同樣來自異地的女室友、英文老師與喜歡打籃球的廚師,而這些人代表著當時定居在香港的一群華人的心聲,夢想能在香港賺大錢,夢想能在香港開花結果,夢想能在香港實現理想。這些夢想都源自有人说:“在香港,只要你肯吃苦,一定有出頭的日子。”雖然最後有些朋友發展很好,有些下場很糟,但是不管如何,卻是影響男主角在未來日子之重要人物,猶如你我在這茫茫的人生中,會因緣份遇到許多不同的人,有些是愛情,有些是友情,有些是師生之情等等,但這些人當中或許也會影響我們的想法,甚至牽動著我們的未來。由此有人說:缘分似乎是一個人的影子,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而且總能找到目的地。

從這部電影中,其實發現到中國人傳統的文化,不論是在愛情的表現上,或是面對異國生存環境壓力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在感情上,中國人講究情義,包含著犧牲自我與實現大義的精神。如同劇中男女主角長達十年的愛情纠葛,當中為了完成男主角的情義與報答豹哥的恩惠,選擇離開所愛的人;另外面對生存的壓力下,中國人比別人更加勤奮努力,身兼數職,皆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如同劇中女主角一樣,為了早日能讓家鄉老母親享福,只要逮到賺錢機會,便沒日沒夜的工作,將中國人傳統美德:勤奮、努力、積極進取、機靈與孝順表露無遺,這部電影除了描述愛情外,也為這世紀的中國年輕人傳述著逐漸消失的中國人之精神。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前常聽到父母親訴說那個年代的故事,沒有鞋子穿所以打赤腳到校上課;沒有衣服穿所以只好穿著由美國麵粉袋裁剪的衣褲,沒有東西吃只好到教會排隊領麵粉等等情況。當時經濟狀況不佳,所以可看到大家為三餐勤奮地在工作,也由於感受到家中經濟的壓力,小孩子們也顯得格外成熟,不是幫忙家裡做點零工賺小費,或著是休學去外面工作賺錢,有些家中因小朋友多,實在養不起時便把小孩送給別人養等等一些悲慘的故事。

此外從電影中也可感受到由於美國的經濟援助,變成全國都籠罩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從那位警察接到大使館的電話之後,陪伴這位上校在迷宮般的街道到處找門牌號碼,過程中對於這位上校的態度明顯充滿恭敬與卑微的低姿態,以及到達醫院時,眼前的宏偉且乾淨的建築物、空廣並附有捲筒白色衛生紙、美國人穿著與來探訪受傷工人的妻女、朋友之穿著,呈現出美國高物質生活發展與台灣人的貧窮顯得格格不入之對比,妻子與女兒不小心闖入男廁則表現出美國人對於當時台灣人那種單純無知的認知心態。

另外,受傷工人的妻子為了博得同情而能獲得賠償,不僅在美國上校與護士面前假哭,也表現出貧窮人為了得到豐衣足食而必須表現出矯情、虛偽一面;當上校拿出金錢、蘋果與三明治做補償並承諾願意將他們的女兒送到美國治療時,那喜悅表情更透露出貧窮者自卑與對於富者感恩之情,猶如當時台灣人對於美國人照顧台灣人的心情。

   最後當眾人咬下那可以換四斤米的蘋果時,酸酸澀澀的味道與咀嚼起泡泡有點假的感覺,雖然戳破了內心對於蘋果甜美的幻想,還是繼續吃下那一顆難吃的蘋果並堅持那種味道是甜美的,這鏡頭導演以諷刺性的手法表現出有些事情並不如想像那樣美好,但是基於貧窮,有些事情還是必須忍耐下來,猶如明知道美國的援助是別有企圖的,基於當時的環境背景之下,不得不屈服於經濟援助的美國人,並以處處表現友好且感恩的態度來回饋美國的幫助,十足呈現出殖民地國家貧窮之悲哀。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雨人這部電影問世後,讓許多人對於自閉症等重障者有了不同觀點,比較能夠理解他們的行為。雖然他們無法與一般人溝通,無法適應這個環境,但他們本身所擁有的潛能卻跟一般人一樣,或者說更甚於一般人。有句話說:天才與白癡只在一線之間,而這兩種人處於多數是一般人的環境中卻顯得格外特別,而家人在照顧上也特別辛苦。

在影片中看到了這三位主角的幸與不幸的命運,不幸的是從小即罹患多種殘缺或是生命中意外成為殘障者的人來說,要面對的是往後未來的人生中充滿重重磨難,無法照顧自己、無法與人溝通等等的問題,而較幸運的一面則是他們本身可能都帶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天賦及更堅強意志力,甚至懷有悲天憫人且樂觀的胸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父母對孩子愛的偉大一面,對孩子不離不棄,並且不斷付出耐心、愛心與支持的決心造就了這些孩子們的成就。忽然間想起了前不久在電視剛好在介紹舉世聞名〝千手觀音〞表演的團員們,介紹這群都是聾啞人士如何在無聲的世間裡如何透過老師們不斷付出耐心地教導及本身不斷地克服困境,近而造就今天的成績。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是社會福利制度議題,對於這些弱勢者的社會福利制度中,我國的福利制度與歐美等國家相比起來真得差太多了,有一本書叫〝用腳飛翔的女孩〞,裡頭描述著當時女孩的父母面對他們所生下沒有手的孩子,頓時間的內心打擊很大,所幸在國家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之下,讓他們對於日後扶養孩子的未來日子充滿著希望;在另一個節目中也曾聽到主持人提及在社會福利制度做的很好的歐洲,倘若生下殘缺的小孩後,社福人員就會來探望你,並且告訴你這樣的小孩國家有那些福利制度可以幫助你,以及你該如何去申請這些福利管道,但若此時父母親仍無法接受這樣的小孩而考慮遺棄時,社福人員也會安慰你說:我了解你們的心情,請不要覺得愧疚,畢竟要養這樣的小孩是需要勇氣的,如果你們沒有心裡準備那就把孩子交給國家養吧。由此可知一個有好的福利制度的國家,能夠支持這些弱勢的父母親們繼續扶養孩子們的勇氣,甚至為這些弱勢的小孩們開創更美好的未來,反觀,我國的福利制度是否該需要被檢討,國家為這些小孩盡那些責任?為這些父母提供那些的幫助?而這些幫助是否是足夠或是符合他們所需要的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議題。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日本人的投降、徹退之時,台灣人原本以為就此結束了被統治的命運,殊不知在國民政府進入至台灣之際卻也開啟另一波台灣悲慘命運的開始,點燃了台灣人與本省人之間的鬥爭,並且延續至今成為每次選擇時政黨之間的口水戰。
    有人說「228事件」猶如二次大戰時猶太人被屠殺的情況,台灣人被殺掉近四萬人;猶太人卻被德國人屠殺掉6百萬人,這種恥辱及怨恨至今仍存活猶太人的心中,並成為日後猶太人在悍衛國家主權力量。反觀,當年的台灣人選擇沉默與哀痛,卻結下了日後外省人與本省人仇恨。這種仇恨並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與下一代之間的融合而被淡忘,更成為日後有心人士再次挑起兩個組群對立的禍源,導致57年來台灣一直活在省籍情節中,無論在經濟、政治等國事上彼此政黨對立不休,不問事情源由,只為反對政黨、反對組群而反對,其結果造成現今國家經濟衰退、失業率與通貨膨漲問題產生,使得台灣人生活的更加痛苦。
    蔣介石、陳儀等當年殺人兇手已經紛紛過逝,且蔣家後代也在遺訓之下不在插手過問政治,而當年罹難者與家屬也在50幾年後得到一個反平的機會,因此,這件事件是否應該隨著真相調查結果而逐漸平息兩個省籍之間的仇恨。
    過去所發生的歷史我想目前有大半人都無法深刻的體認到當時台灣人痛苦與怨恨,只能夠靠著日後所發掘出資料與存活者的口述來想像,但是大家都不喜歡一個貪腐、記律敗壞的政府是事實(這一點從這次選舉結果則可以看出),無論是本省人與外省人都一樣;然而從50幾年前的時空背景下來看國民政府也許是剛經歷對日本人八年抗爭的仇恨心態與彼此之間文化的隔合而演變出文化衝突之流血事件,總之過去政府所犯下的罪行是事實,如同日本人對於中國人所犯下的罪行也是一樣,當年在教課書所隱藏的那一頁並無法隨時間被抹滅掉,在隨著許多證據的浮出之後讓後代的子孫能夠更了解過去發生過的一切歷史真相,如同被日本人騙去當慰安婦的這些受害者所說的:要的只是真相讓世人了解,並且日本人要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也掀起了無數人悲慘命運,特別是婦女、老人與小孩等弱勢組群。隨著戰爭結束至今已過了五十多年了,但有些傷痕在某些人的身上卻是揮之不去的惡夢,影響著他們往後一生的命運。看過猶太人所拍的記錄片,裡頭訴說著日爾曼民族的殘暴以及猶太民族的悲慘故事,及最近上映不久之南京大屠殺記錄片,內容也描述到日本人對待中國人猶如畜生般,放映出的照片觸目驚心,看了都覺得這真的是最講究禮貌及有良知道德的民族所做的非理性的行為嗎?其答案在隨著許多的證據與證人的控訴之下,讓想隱藏過去五十幾年對於侵略他國暴行的日本軍方來說,無疑是打了個耳光,也向現在日本年輕人講述從未在他們教課書中看過的歷史故事。
其實,在看過這部記錄片前曾看過一本書(書名忘了),內容也是講述一名曾做過慰安婦女人的一生故事,其內容與記錄片中那些阿媽一樣同樣是被騙去當慰安婦,在中日戰爭結束後,幸運之神並沒有眷顧她,面對日後丈夫的暴行、兒女死亡等雙重打擊之下也使她險些自殺,且開始過著自我放棄的日子,如喝酒、做妓女過活,直到再次遇見肯接受她過去的男人,日子才穩定下來。當記者問及過去當慰安婦的情況時,她流著淚悲痛說著過去被日本士兵像垃圾般對待非人生活,字句間透露著無奈與哀痛,她說著:若不是經歷過這種生活,你不會了解到當時活著是多麼痛苦,想死卻不能死的心情;可能到我死了才能忘掉過去這些。而從影片中看到那些阿媽在講述他們故事時,想必也與那位故事中的主角同樣心情,同樣聲淚俱下控訴著自己這一輩子就是因為過去當慰安婦造成往後悲慘的一生,忘也忘不掉。可見,曾在身心所留下的創傷是無法隨時間而平復,只能強忍著將它放在內心某個角落中。所幸到二十一世紀今日可以為這些阿媽討回公道,也為那些過去被強迫、被騙來當過慰安婦而的無辜喪命罹難者發聲。雖然與日本人的官司仍訴訟中,最起碼揭發當時日本人殘忍的暴行給後代人了解,也解放內心所承受五十年的痛苦,重要的是讓世人了解過去當慰安婦並非自己的過錯,並能獲得諒解與關懷,讓自己最後的人生不帶悔恨的心寫下完整的句點。過去的人可能被嚴格的道德觀所限制住,因此,他們無法諒解這些受日本人蹂躪的女人,被他們視為是恥辱,由此,對於多數慰安婦而言這種被人欺凌後,又得不到同胞的諒解,是多麼苦悶的心情,而造成了一些慰安婦往後無兒女奉養,慢性疾病以致經濟貧困的老人生活。
看過一些戰爭片及一些為生存者所拍的記錄片與書籍,結束時每每心中不能忘懷,想著戰爭的可怕,它考驗人類的正義與公理,理性與獸性,它讓許人流離失所,造就出屠殺、慰安婦等新名詞。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以致於我們無法身歷其境感受到它的可怕,但是從歷史中會告訴我們並提醒我們千萬不可重蹈覆轍,覺得此時政府相關單位也應該藉由各種管道去幫助這些阿媽,為他們討回應有的公道,再次找回她們失去的尊嚴。
從這部影片中體會到:以前老一輩人常說女人就像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裡就長到那裡,聽起來格外宿命;但是再深思一點卻也道盡女人堅強的軔性,面對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能展現出充滿旺盛生命力,並擔任起家庭重責大任,而這種精神是我們現代人,不論是男生或女生該值得效法的嗎?。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