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期限:禮拜六晚上12點前

目前分類:鄧惠珉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故鄉的情,多麼濃烈,交織出的情感,在這部紀錄片中,我遇見。或許是因為出生至今,第一次離家念大學,對這部影片才會有這麼特別的感觸吧!然而大學依舊可以時常回家,才會覺得那十三年的鄉愁,是多麼的沉重吧!
 
  記得片段,導演父親回到大陸的神情,見到導演姑媽、親舊的面容,那是五味雜陳吧!面對自己曾經說過要回去的諾言,參雜激動不已的情緒,見到同輩裡僅存的親人,心中的混亂可想而知。導演父親面對再婦母墓碑前下跪的片段,讓我想起了我父親曾說過的話;我從沒見我爺爺,早在媽媽嫁給爸爸之前老早已逝去;父親是這麼說的:「那時候我在金門當兵,連父親死了都不知道,當知道消息趕回家,他老早下葬了。」小姑姑也說過,爸爸那時候跪在家門口痛哭,哭了好久...片中感觸最深的是導演父親與老師相見的那一段,拿著當成拐杖的椅子蹣跚的走著,似乎是怕沒有再次相見的機會,多麼深厚的情感!導演的父親,再也見不到的兄弟、父母,那種辛酸,是在兩岸分裂時所灑下的種子,深植在當時被分隔的人心中。其實就像上次課堂中討論的,兩岸開放探親,很多人想回大陸的心是多麼的炙熱了起來,很多與論會說他們是親共等等,其實他們沒有,那是對故鄉、對親人的一種不可分割的情感,或許他們的親人早已不存於世,也會想回去看看;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感,但是卻有一種淡淡的感觸,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懂得這是種什麼樣的情感。
 
  導演也有他自己的鄉愁,片中他說到:「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這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他之所以會帶著父親回到大陸,雖然說是因為他父親中風,想替他完成心願;但是我想多多少少,是因為他也了解那種感覺吧!片中有一段話:「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如果每個人對最初生命的記憶算是鄉愁,紙所以我有淡淡的感觸,也許我在回憶我出生的記憶;也許對於親人逝去的那些反鄉群眾,也只是在追尋他們最初生命的記憶吧!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愛情;小婷、小軍的青梅竹馬,小軍、李翹的躲藏情感,李翹跟豹哥的依賴是情感,小軍姑媽的夢想愛情,芥蘭與她男人沒有芥蒂的愛。形形色色的情感,寫進了很多人的心坎。
  
  小軍,該說他傻嗎?應該是她身邊的兩個女人太難取捨吧!面對青梅竹馬的愛情,敵不過乾柴烈火的誘惑,他依舊戀上了李翹。現在這個社會不也有很多人這樣嗎?但是有多少人能像小軍在最後選擇面對自己真正的情感?又有多少人會像李翹選擇能夠保護自己的情感?雖然片名是甜蜜蜜,可是他們的這段情卻讓我覺得很苦很苦;一段說不出口的愛情,明明彼此相愛,卻又不得不選擇逃避,掛著朋友的假象,甚至是給予彼此不真心的祝福;我想信大部分人都嘗過暗戀的滋味,帶有點酸澀,不過那至少是有些期望的感情,答案還不一定;可能接受可能拒絕;可是小軍、李翹卻在年輕時,用理想替他們的情感宣判了死刑;他們口裡喊著友誼萬歲,只是在心裡埋葬對彼此的愛情。李翹看似很精明,不過畢竟也只是個女孩子,有著容易受傷的心;她會選擇大哥,是需要一雙足以依靠的肩吧!在她最苦的時候,會逗她笑的人,或許不是最愛,但是卻是個能夠避風雨的港口;歸於恩情,也許就是為什麼在港口,李翹會選擇跟著豹哥到台灣的原因了吧!
 
  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情感,應該是小軍姑媽對威廉的愛;她真的用一生來愛,我想,她愛的不是那個男人,而是她曾享有的那段甜蜜;或許被人譏笑,被人稱為瘋子;不過那種情感,小軍姑媽鎖在自己的腦海,那是她對愛情的信仰;當我看到小軍收拾姑媽遺物,發現她和威廉的愛情並不假,我真的感覺好感動!一個女人,能為了短短的一段情,用一生去守候著;其實她也懂得,那個男人不會回來了。我好佩服她姑媽面對愛情的專一和堅持,這是濫情的現代很難見到的愛情。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蘋果的滋味在,那個年代,是多麼奢求的一種享受?當時正處於工商轉形中的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十分貧窮的,對於可以換許多米糧的一顆蘋果,沒嚐過的他們,必定認為是甜美的。可是在影片中,最後在病房他們全家人吃著蘋果的表情,和對話,讓我感覺有點疑惑;他們臉上訴說的,真的是這麼的美好嗎?感覺像是看穿了什麼,卻又不願說破,依舊讓自己處在一個以往美好的幻想中;這是最後一幕,被車撞的爸爸給我的感覺。
 
  影片中用蘋果的譬喻,應該就是指美國人對當時台灣的援助吧!雖然說,那位軍官給了他們很好的補償,應該說是他們認為很好的補償;但是在片頭中,講電話的那幕,感覺到的都試將當時的台灣視為一種次等的感覺;美國人所在乎的,並不是一條人命的死傷,而只是想趕快把這件事情解決而已;而看台灣人的反應,傷者的太太,見到軍官跟護士就哭的呼天搶地,我想那是貧窮所擠壓出的扭曲人性。這種高姿態的美國對比低姿態的台灣,和殖民時期的台灣,有什麼不同?
 
  這部看似喜劇的背後隱含著諷刺和當時貧窮人家的心酸,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居住在像似廢墟的違建裡、一個正質青春的少女卻要帶著可能要被賣去當養女的心情還有他們兩夫妻第一次前往大城市發展得今昔對比;這些地方都顯示著當時的轉型,每個人都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生活,往都市裡頭鑽,最後卻鑽向一個貧民窟,這是很悲哀的心境吧!所以當阿發、阿桂得知他們的補償可以養活一家人,甚至可以完成他們想給啞吧女兒更好教育的夢想,也難怪他們會欣喜若狂了;阿發的工頭和一同工作的工人都開玩笑說要去找一個美國人給他撞,會這麼樣子,或許誇張了點,不過在當時貧窮逼死人的年代,是可以理解的。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出生於這個世界,卻從未接觸過色彩,從未離開過黑暗,是我所不能體會的。當我矇住眼睛,嘗試著在沒有光的世界中過日常的生活,不安全感、恐懼的會襲擊著全身上下的細胞。
 
  文貴和偉智,我很佩服他們,雖然說他們又忙又有先天上智能的障礙,他們還是開啟了自己的窗;常聽見的一句話「上帝把你的一扇窗關上了,就會有另一扇的開啟」看到文貴、偉智的故事,我感覺很驚奇也很感動;你會看到的是兩個充滿自信,在音樂上散發自己光芒的一般人;令人驚訝的記憶力、絕對的音感,或許對他們而言,那就是他們生命世界中的色彩。看這兩個故事,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大眾在面對這些障礙者的時候,大多都是投以一種同情的眼光,同情他們的出聲、同情他們家人的負擔,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前的我,亦同之;片中偉智的媽媽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很開心我有這麼一個兒子,有這個兒子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語氣充滿樂觀,沒有一絲無奈,聽了真的讓人很感動;看過這部紀錄片,我覺得面對這些障礙者,我們也要將他們視為一般人,他們在很多方面是我們所不能及的,在文貴跟偉智的故事,我看到了耀眼的部分。
 
  馥華,是個多麼堅強樂觀的女孩;和偉志、文貴不同,用眼接觸過世界,失去比從未擁有更加的難以接受吧!是怎麼樣的心靈,能夠如此的堅強,明明就已經失去了這麼多,卻沒有喪志,而以一顆熱忱、積極、充滿上進的心,去感動更多的人;馥華,讓我看到了「世界很大,心更大」的道理。當看到他去探望一個個與他遭遇類似的人們,當看到她無法說話卻奮力回答問題的樣子,我哭了,這就是愛的力量吧!我好敬佩她有這種愛,雖然上帝關上了她的那一扇窗,她卻自己開了另一扇窗,甚至是為其他人開了很多扇的窗;看起來一個白白淨淨的女孩,沒有自己的行動能力,沒有辦法看見自己存活的世界,煎熬、痛苦她一定都經歷過,幻化出的是影片中的馥華,她像是一個太陽似的帶給周遭生命力,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對她的敬佩。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8對台灣造成的傷痕,從來不知道是這麼的深、這麼的慘烈;一直以來只知道這個事件,是很多人被關,是族群的動亂;直到看過這紀錄片,聽老師說了相關的一些事後,才知道,在那個時代,台灣流失的東西。
  
  課本上提過陳儀、提過228、提過起源,卻沒有一個完整的結果;似乎是太過的輕描淡寫,一段沒有被平復的腥風邪雨…很常聽到爸媽或長輩在提到外省人的時候會用”死阿山仔”來形容,那時候我只想說「大家不都是黃皮膚的人?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何必有這種族群的分離。」原來阿原來…當人處過一個如此恐怖的時代,迫害、傷亡,處處風聲鶴唳的年代,才會幻化出這麼樣的仇恨。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個人生命中最璀璨的時光,隨著一場場的騙局,將十八、九歲的她們拉入了人間煉獄。紀錄片的真實,帶給人的震撼一般電影無法達到;不用高潮起伏,不用過多的修飾,一段段口述的歷史,真實就是一把鋒利的刀衝擊著我。阿嬤們的遭遇,多麼令人鼻酸,可否想像,如果換做是我們,承受著那麼大的痛苦,心理上、生理上,我們有辦法像她們擁有對生命的執著嗎?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陌生飢渴的面孔,她們淪為士兵們滿足性需求的工具、用具;其中一段說到她們在接客時還要百般順從,不然就是軍刀的威脅、辱罵她們是中國奴;多麼令人憤慨,不被當成人,卻又得在這種情況下生活下去的無奈,是用任何的言語都沒有辦法形容的難堪吧!那是埋藏在慰安婦們心中永遠無法遺忘的過去、永遠不會消失的痛。
 
  將時間轉到我們生活的現在;記得是數年前,那時候新聞報紙,有報導對於台籍慰安婦對日本索取賠償的事件,然而日本的回覆卻是說她們是自願的;多麼大的一個謊言、一個傷害!五十年前的傷口,要面對的她們所具備的決心是可想而知,然而卻又再次接受無情與藐視,日本政府的作為我覺得該譴責。五十年了,阿嬤們的生活是如何熬過的;看著阿桃阿嬤的眼淚,聽著同是客家人的三位阿嬤的話語,看著曾為藝旦阿嬤的步履蹣跚背影,看著她們在戰後的瓶瓶藥罐,又是一陣心酸;尤其看到阿桃阿嬤在祖先的靈堂前泣不成聲的一段,我的感受很複雜;是一股憤怒參雜著不捨,我想是的。將這對影片訴說給我的媽媽聽,她的感覺同我;沒有經歷過那年代的我們,都有這種感觸,更何況是被紀錄者呢?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