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期限:禮拜六晚上12點前

目前分類:郭佳茵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紀錄片的一開始,輕音樂配上導演的口白"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跟著父親的鄉愁回到湖南,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這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一下就令我很有感覺,因為我的生命歷程有相類似的經驗。
        導演在得知自己將出生的孩子是男孩的同一天,年邁的父親中風了。一個生命交接的關口,帶來的是一種對生命的無奈。我們一直抗拒最親的人終有一天會離開的事實,就算知道有那麼一天,還是不想承認,也不願去深談。在新生命即將將臨的同一天,發覺一個老邁的身軀可能隨時遠離,作兒女此時所有對父母的感恩與愧疚一起湧上心頭,就算開心的事情--新生命即將來臨,也是無法開心,所想的,只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父母的心願。更愧疚的是為什麼沒有早一歩就開始實行。看到紀錄片的這裡,也算是給我的一個警惕,如果對父母的太多的感恩愧對和想表達的愛,及早去做吧,怎樣也不會嫌太多,因為不管怎麼做將來也是覺得不夠。
        導演踏上帶父親回湖南省親的旅程。到了湖南老家,雖然有一大群人熱烈地迎接導演的父親,但卻沒有一張熟識的面孔,素不相識的人憑藉著可能有的血緣關係,竟然可以這麼親切嗎?我想知道在他老人家的心中,面對這一切的熱情,究竟是什麼感覺?溫暖?困窘?或是疑惑?
        後來導演的姑媽出來迎接,這才像是一個分隔數十年的親人重聚時的場景。小時後微弱的印象對映出現在彼此老邁的容顏,有種似曾相似的陌生感,內心機動不已,卻不知如何表達,想擁抱彼此,但數十年的隔閡,讓他們只握一握手。導演的父尋找死去親人的墓一個一個跪拜,看到此幕不禁鼻酸。這是一個完成心願的尋根之旅。
      導演的父親看老家時,幼年時生活的環境也早就變成另一個樣貌。他的鄉愁其實是存於他的記憶中,追悼的也是心中的那個故鄉,早就不是現在的湖南。每個人的鄉愁也都是這樣吧,喜歡回去老地方看,看到以前熟悉的景物物換星移,心理只是更難過,但就是喜歡這種苦澀的感覺在心中停留,一種悽涼的美感。每次回去高中.小學時,一定會發現哪些地方又不一樣了,而且老愛指著遠方說:以前才不是這個樣子,我記得這裡有.........。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的片名為"甜蜜蜜"。但我看完整片,卻覺得"苦澀澀"。
男女主角在火車上背靠背坐著,卻不知道彼此,下了同一班火車,也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但當黎小軍在麥當勞再一次遇上李翹,這次,他們的故事正式展開。
他們兩個的故事發展,感覺上是一強一弱,李翹是個女強人.野心大.行動快.膽子也大,看起來一副世故的模樣;相對比之下,黎小軍對香港什麼都不知道,儘管和李翹是同時到達香港這個新地方,但他在香港的生活卻處處依著李翹的步調,和他一起賣唱片.學理財。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兩個的朋友關係,多了一些曖昧,在一天的下雨的夜晚,他們跨過了朋友這一條線。電影情節發展至此,引起我的一些想法。從小時候,大家愛談論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小時後的我,認為這個問題實在沒有太多討論的價值,但現在關於愛情的議題,我的感觸深入許多,可能跟年紀與生活經驗相關吧,我認為男女生有純友誼,但只限於剛開始相識到非常深入了解那一段時間,經過朝夕相處,對彼此了解更加深入後,我想一定會衍生出一種想擋也擋不住的曖昧。而這段曖昧會如何演變,就取決於彼此之間的契合度與是否恰當的時空場合。
片中的黎小軍與李翹,他們倆正值青春年少又朝夕相處,不意外地產生愛火,但是,黎小軍的故鄉有一個青梅足馬的女友,在他與李翹想處的時候當他想到他故鄉的女朋友,我相信他的心情一定十分罪惡與矛盾,但他身陷於另一段溫柔,只能任憑發展,無可抵擋。看到這裡,我是很生氣的,氣的應該不是黎小軍的背叛,而是情感的脆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阿,天底下哪有恆久不變的事,高中會畢業,人會死亡,愛情也一樣會改變。但愛情中,一方改變,另一方卻仍有著依負的情感,是很令人傷心憔悴的,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失戀,因此,如果是自己先背叛感情,對於對方一定很愧疚,因為知道給對方造成的傷害會很痛,可能要用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淡忘傷痛:。不過,當清楚知道自己的愛已經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胸膛時,要如何把話說清傳達,是要欺騙自己,繼續變調的感情,同樣也在良心上對不起舊情人;還是,常痛不如短痛地把話說清,這是一個煎熬的抉擇。所以,這部電影,讓我看的心情好沉重好沉重。愛情有時候,根本不是甜蜜蜜。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聽爸爸說過"美援時代",那時候他都吃美國的麵包和牛奶,連營養午餐都是美國提供的,覺得既新鮮又特別。那段韓戰之後的日子,台美關係密切,也可以說在美國的扶植下,台灣才有今日。
        "蘋果的滋味"這部影片就是在描述那段台灣接受美國援助的時期,我覺得這部片子很可愛,雖然主角一家人原本生活困苦,但在這整部片輕鬆的基調下,沒有帯出太多悲傷的情緒,反而是借由影片了解了一些50年代台灣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歡這部片子。
        片子裡面很有趣的地方是阿發被送到美國醫院後,妻子趕來看他,原本非常厭惡又害怕美國人,但再拿到補償金而且知道丈夫沒事後,心裡馬上鬆了大大一口氣,因為這些錢,比阿發工作好幾年的薪水都還多,可以讓全家人都過著安穩的日子了。工廠的工頭知道後也消遣阿發該不會是故意去撞車的,為了試試運氣,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好處。看到這片段,覺得好可愛,心理面也覺得:哇!好幸運,被撞到是值得的!
         而另外一個幸運的事情是阿發的啞巴女兒被好心的美國人送去美國送專業的聾啞教育。然而,這些幸運美好的事,我想只是影片中的敘述,在50年代的台灣,美國人真的有對台灣人那麼友善嗎?這又是值得去研究一番的。不過根據我身邊的親戚朋友敘述,當時美國人對台灣人確實是挺友善的,據他們的說法,他們挺感謝當時的美國人。
        影片的最後,阿發一家人在病床前吃著蘋果,很奇怪的是當他們咬下他們夢寐以求的蘋果時,表情卻不是滿足,而是困惑。有同學說他們似乎是突然看穿了什麼,了解這些美滿其實是爸爸的犧牲,這些幸福都只是表層,只是他們也不願戳破,但我本來的想法是:這蘋果,其實只是一個願望的象徵,一個追求幸福的終點,但是當他們咬下蘋果時,卻發現,原來,蘋果的滋味,一點都不獨特,那個幻想,登時有幻滅的感覺,這是我的看法。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同學看電影時,常常隔壁的早就哭的希哩嘩啦,但我都無動於衷,覺得這不過是場戲,因此有時也會懷疑自己該不會是鐵石心腸吧。不過這禮拜看的紀錄片,讓我哭的很慘,因為它真的有感動到我。看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個幸運且幸福的人,完全沒有悲觀的權利。
        看完三個夢,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馥華的夢。他本來是一個和我一樣完全正常的小孩,但在一次的一氧化碳中毒意外中,喪失了所有的感官,除了聽覺以外。我覺得這種痛,是最深沉的,因為他曾經擁有這些平凡人所享有的幸福。因此,如果她自暴自棄或是怨恨上天,我認為她是有權力。不過,我很訝異她的善良和依然熱愛生命的精神,現在腦海中,仍然記的很清晰她充滿熱度的笑容,大概像老師說的,她有非常寬大的心胸,因此她接受事實,熱愛生命,相信自己,而且帶給別人溫暖。我想過,或做是我,我做不到。複華寫的生命詩章,文字細膩真摯,雖然她在意外後,沒再受過正規的教育,不過她對生命,看的比我透徹許多。她寫給因為車禍而癱瘓的台大學生的那封信,令我聽了感動落淚,一是因為她的愛心和力量的文字,另一原因是那位台大學生的媽媽,她像回到從前對待她的小寶貝般,哄著她的兒子,給她笑容.溫暖,那個感覺,就像對待小孩子般溫柔。我覺得家人對我們的支持相當重要,如果不是馥華感受到媽媽給她的無底的愛,她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馥華,給了我相當多的感受,我覺得自己好手好腳,雖然有時也笨手笨腳,但是只要努力,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某種程度,但我從前那麼不知足,什麼都想要到最好,沒有達到,就要悲傷地否定自己,使生命的珍貴性大大降低,比起他們,我根本沒有悲觀的權力,因為生命就只有一次,只能用感謝的態度,好好過每一分一刻。馥華說,她想要把快樂带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覺得她已經帶給我了。我想要一直記得她為我上的一課。
        第一個文貴的夢,讓我有種想法,或許在我們的世界中,他有智能障礙,但是在他的領域--音樂中,他是個天才,而我們才是障礙人士。因此,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一樣,我們不能以主觀.主流的思想,去批判我們所不了解的事物,無法接受或是深惡痛絕都是心胸狹窄的緣故,有問題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另外,文貴用他的方式,將他的音樂教给其他特教班的同學,他把快樂用音樂散佈出去。
        第二個偉智的火車夢,也令我很驚奇他的記憶力,這簡直像特異功能般,而他對火車聲音的堅持和母親對他的支持,一幕幕也都打動心靈。
        看完"黑暗中尋夢",讓我重新醒思,身體健全的我,對生命的態度應該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而這些不是冠冕堂皇的說說,而是要再時時刻刻中實踐。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統大選結束前,民進黨和國民黨高度競爭,常常看到民進黨的立委.廣告.總統.總統候選人等等不斷提到228的問題。我和我哥每次看到這些廣告或新聞,都會很不屑民進黨老愛拿這些東西做文章,不停炒冷飯.翻舊帳,一點前瞻性都沒有,只會撕裂台灣的族群問題,打選舉戰。因此,我常常在家人面前大力讚揚"馬英九",爸爸聽到我這樣的想法,好幾次都跟我說:你有沒有好好讀過台灣的歷史,以前在228事件.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是怎麼被外省人欺負的,你知不知道?我都會非常不服氣的回說"我當然有讀過台灣的歷史阿,國中就有讀過了,228就是因為政府查緝私煙,誤傷一位婦人,後來台人不滿情緒爆發,引發中國的政府鎮壓,後來造成很多人死傷。不過這些東西都已經過去了阿,我們現在要往前看,把經濟建設好,而不是一直講這些東西造成族群分裂。像我們在班上,也從來不會問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阿,我們早就融合在一起了。"
   
這些想法,我本來是很根深蒂固的。我相信這些東西已經過去,我們雖然知道,但不需要在去特別強調,讓它漸漸地在一代代中但忘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在看完紀錄片後,我震撼了,原來的想法也有一些改變。原來,我以前所了解的228只是膚淺的表層,事實上,它造成人民心中的傷害是很深層的,至今仍足以動搖許多人民對國民黨的不信任,這些不是靠三言兩語的寬恕,就可以化於無形。

   
紀錄片中,了解到228事件的深層,看到當時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情形。當時的台灣人,被當成二等國民,本來歡欣鼓舞的要迎接中國來的政府,沒想到撲了一場空,所有的熱情都被澆熄,中國政府根本就一點都不在意這個小小的島嶼,只想從其中,再多拿到一些好處。國民政府時期的台灣人,所得到的人權並沒有比日治時期高,但治安經濟卻差的許多,在台灣的存糧被運去大陸說是勦共所需,台灣島內米價上漲,連有錢都買不到米。這裡足見中國政府對台灣人可說是一點憐惜都沒有。

    在查緝私菸的那個片段,我了解到,賣私菸的婦人也是迫於經濟上的無奈才賣私菸維生,因此當被查緝人員查到時,苦苦哀求對方把錢還給它,沒想到被粗暴的人員傷了性命。而當時的國民政府真是可惡至極,從頭到尾都是他們帶來敗壞軍紀.治安,所以台灣人民才會忍不住到街頭抗議,而國民政府竟然派遣更多的軍隊來台鎮壓,進行屠殺.掃射,真的是太過分.太泯滅人性。看到那些被掃射的畫面,我心裡也很害怕,這些竟然在60年前,活生生地在這島上發生,而且還是祖國來的同胞所做的事。難怪民進黨政府,會把這些事情一提再提,因為這些事件,的確造成難以撫平的傷痛,一道會痛的疤痕。

    以前國中讀歷史時,我也從來不懂什麼是白色恐怖,老師也沒有仔細講解,因此我以為,就只是沒有言論自由之類的。看完紀錄片,看到一位位菁英份子,在深夜被政府派來的軍人叫醒,不說什麼原因.不說要去哪裡,更不分青紅皂白,更不問和許人也,就把他們強行押走,而這些台灣菁英份子,就再也沒能回家。他們為何要這樣做,是為了把反抗勢力掃平嗎?寧願錯殺100也不願放過1人,一個恐怖的時代。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紀錄片以前,對慰安婦的了解來自新聞:一群阿嬤有些帶著口罩,有些低著頭,泣訴日據時代時,日本政府欺騙他們到南洋做看護,但其實去做慰安婦。當時,我很難想像那些阿嬤怎麼撐過在青春年華的時候遭人踐踏折磨,企盼美好未來的夢想粉碎的心情,這些畫面,想到就令我心驚,也不敢多想。對日本政府死不認錯的態度感到很憤怒,為什麼無法對這些歷史過錯公開道歉,這麼多年過去了,阿嬤要的,也只有一個公道,一個道歉,但是,日本政府不肯給,寧願讓這個歷史過錯,隨著時間被埋藏。
         紀錄片中有幾個阿嬤的身影令我特別難忘。一個是唱著歌仔戲的阿嬤。他在南洋勞軍時當過藝妓,紀錄片中鏡頭一直拍著她的眼睛,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很難過,她的歌聲,就像唱出她的滄桑,像是哭泣的嗚咽聲。在南洋當慰安婦5.6年之後回來台灣,她不敢跟爸媽提其這些事,也不打算嫁人了。我為這樣的生活感到悲哀,受盡屈辱回到台灣後,仍過著不敢有期待會有幸福歸宿的日子,一輩子不嫁人,一輩子孤孤單單......。
          另一個阿嬤說,當慰安婦時,一天要接3.40個客人,要休息也不行,軍隊也有發保險套,日本人這樣強行逼迫的有計畫作法,讓人感到無奈,他們根本不把這些女性當一個有人權的人看待,只把他們當工具,甚至還怕他們自己的軍人染上性病,或婦女懷孕造成的麻煩。其中我想到一個問題,萬一真的懷孕了,那日本政府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墮胎或是遣返回台?
        影片中的最後一個阿嬤,她性格十分堅毅,對於所受到的委屈,她鼓起勇氣說出實情,並協助拍攝紀錄片,使真相可以真實地呈現在台灣人.國際的面前,她到她父母臨終前,也未曾說出到日本當慰安婦的事情,最後在孫子的陪同下,她第一次能面對她父母親的牌位,把她的滿腹委屈說出來,那時的她,回到當年受創的少女般,嚎啕大哭,讓我看的很鼻酸,不忍心再看。
        台灣存在一些很好的團體,為這些滿腹委屈的慰安婦阿嬤發聲,使他們的故事,可以被其他人正視,進而幫助他們找回她們應得到的賠償和道歉,他們對日本政府施壓,希望獲得正式的道歉,雖然還沒成功,但使我們了解這些血淚史。在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外,社會存在著殘忍不公的事情,需要我們的關心,了解,而不是因為這些事情慘不忍賭,就默認地把它繼續隱藏下去。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