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期限:禮拜六晚上12點前

目前分類:李宥伶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故事在一場車禍後揭序,兩個極端迥異的階級因而有了交集,於是當美國軍官見到江阿發一家生活在擁擠零亂的地方,錯愕全顯現在臉上,而孩子一個個的出現在眼前,對照窘迫的居住環境,可見將阿發一家的生活肯定拮据,軍官似乎因此更為內疚,甚至待在阿發妻小面前都感到侷促。但反觀引他的警察似乎對這樣的景況毫無反應,對他而言這只算個任務,他只要能交差了事就足夠了。這或許反諷著當局者對百姓的刻苦早已視為理所當然,毋須理會也毋須投注太多心力,只須著重和美國維持著友好互信的關係。然而這樣的關係對方眼中又如何?從美國秘書的電話中昭然顯現:這一 直以來是與我國最合作的地方噢。於是可見他們處理的輕蔑草率。用醫院和慰問金就企圖打發一切。然而這或許是他們的慣長手段。經援就能安撫的妥貼。
       最諷刺在阿發住院的一段,其妻阿桂再護士面前假意的嚎啕大哭,其實看了令人發窘的難受,貧困竟然使得不識字的村婦得如此的矯揉醜陋,但這樣的卑微卻有無奈的前提存在,或許是無權苛責的。而阿發一家在拿到慰問金後不斷的道謝甚至抱歉,似乎就忘了正感恩著的對象其實是肇禍者。這或許反諷著當時的台美關係吧,和美國的所謂的合作,其實飽存著壓迫與不公,但當局只見眼前的利益就情願對著美國鞠躬哈腰,甚至有著無限感激無限崇拜。這其實是很諷刺的。
       那蘋果的滋味又如何呢?找到在原著小說裡頭這樣說著:咬到蘋果的人一時也說不出什麼滋味,總覺得沒有想像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感覺。”我覺得這段影片的氛圍營造的很好,在阿發眼中,他看見了全家啃著蘋果的幸福表情(縱然他們都感覺那滋味並不符預期的美味),但看似幸福卻迷迷濛濛的不太真實。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暗中追夢


三個不見光明的多重障礙者,逐夢的執著卻讓他們益發耀眼。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228給我的印象,只像一種政治上的炒作,在選舉前會被大肆宣傳著的口號,而大選前的228更會被渲染的沸沸揚揚,於是或許許多人們都忘了228的真正歷史,至少於我而言,228已被已被過度消費的令人厭煩。

 

這次的影片『傷痕228』重現了當時的歷程,從光復後的接收,國軍的頹靡敗壞,爾後是私菸查緝失當為引信,於是人民的積怨在228一鼓爆發,紀錄片這樣的呈現,看見了許多以前歷史教材中並未出現的橋段。民眾們的抗爭或許過於激烈,但那是深切的反映了台灣人民的強烈不滿與委屈,如果當時政府能以較理性的勸導或者可以稍微釐清抗爭的原因而作協調,或許這樣的歷史悲劇就不會接起序幕了。但或許當時的政府不具這樣的見識,由老師後來的補述或許可解,當時的中國在政治、經濟和民生方面的觀念其實相對落後,而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用人以語言隔閡作為藉口,於是使得台籍知識份子和一般民眾都對所謂的祖國大失所望,他們的反抗是可理解也令人同情。

民眾的動亂是有的,但政府以更強硬的手段進行鎮壓,而後演變成清鄉、屠殺,這便是劃下極劇的傷痕。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個佝僂的身影,原來她們背負著如此不堪的過去,那樣的傷那樣的痛,半世紀過了又如何,時間撫不平記憶的傷痕,金錢贖不回花樣的殘破。看著她們娓娓的回首,那定是殘忍的時刻,慨歎著、哽咽著訴說,她們的遭遇想來顫慄也要人鼻酸,可是觸動更深的是她們的勇氣和堅毅。
          
         
          不只是她們五十年前的可怕記憶,可悲的是更多的傷痛來自返鄉的壓抑與歧視,受害者根本沒有過錯,在所謂的道德的審視下卻是絕對的弱者,她們病了不被體諒,企圖有個歸宿更不被接納,於是只能隱忍只能默默承擔。這讓我想說,社會所秉持的教條其實常常迫害著弱勢,當政者訂定了制度,而所謂的知識份子推動了道德素養。然而阿媽的秘密來自什麼:日本政府為了安撫前線士兵荒謬的設了「軍妓制度」,於是錯的,成了對的;華人社會深植的貞節迷思,又讓對的成了錯的。於是只能隱忍著這樣的秘密。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