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的滋味在,那個年代,是多麼奢求的一種享受?當時正處於工商轉形中的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十分貧窮的,對於可以換許多米糧的一顆蘋果,沒嚐過的他們,必定認為是甜美的。可是在影片中,最後在病房他們全家人吃著蘋果的表情,和對話,讓我感覺有點疑惑;他們臉上訴說的,真的是這麼的美好嗎?感覺像是看穿了什麼,卻又不願說破,依舊讓自己處在一個以往美好的幻想中;這是最後一幕,被車撞的爸爸給我的感覺。
 
  影片中用蘋果的譬喻,應該就是指美國人對當時台灣的援助吧!雖然說,那位軍官給了他們很好的補償,應該說是他們認為很好的補償;但是在片頭中,講電話的那幕,感覺到的都試將當時的台灣視為一種次等的感覺;美國人所在乎的,並不是一條人命的死傷,而只是想趕快把這件事情解決而已;而看台灣人的反應,傷者的太太,見到軍官跟護士就哭的呼天搶地,我想那是貧窮所擠壓出的扭曲人性。這種高姿態的美國對比低姿態的台灣,和殖民時期的台灣,有什麼不同?
 
  這部看似喜劇的背後隱含著諷刺和當時貧窮人家的心酸,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居住在像似廢墟的違建裡、一個正質青春的少女卻要帶著可能要被賣去當養女的心情還有他們兩夫妻第一次前往大城市發展得今昔對比;這些地方都顯示著當時的轉型,每個人都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生活,往都市裡頭鑽,最後卻鑽向一個貧民窟,這是很悲哀的心境吧!所以當阿發、阿桂得知他們的補償可以養活一家人,甚至可以完成他們想給啞吧女兒更好教育的夢想,也難怪他們會欣喜若狂了;阿發的工頭和一同工作的工人都開玩笑說要去找一個美國人給他撞,會這麼樣子,或許誇張了點,不過在當時貧窮逼死人的年代,是可以理解的。
 
  當時的困苦,不是現在的我們可以體會的,在我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的口述過去,我們都聽過吃番薯籤、客人把魚翻面了…的貧窮下生活,極微少的可以想像一下那是個怎麼樣的時代。我記得聽爸爸說過,當時沒有什麼東西好吃,就一直去偷摘別人種的水果,被抓到就被打個半死,現在說起來是很趣味,當時呢?這一代的我們,是大家口中最幸福的一代,卻也是最軟弱、最奢侈的一代,被冠上草莓族、月光族…別有含意的形容詞,我們是該好好認知自己該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學會知足是什麼樣的一門學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