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片名時,真的完全不知道這部紀錄片想傳達給我們什麼概念,山有多高,一個抽象的題目,在未看影片時真的給了我一個朦朧的印象。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後,發現這是3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得獎作品,而的確,看完後,心中的悸動也再再說明了這部片給人的強大震撼。

      「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又在哪裏?跟著父親的鄉愁回到湖南,迎面而來的湘字,郤引不起我太大感覺,我轉身朝另外一個方向,腦中浮現出青青的山林之路,這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童年記憶....」這是導演揭示主旨的開場白,聽完後,不知為何,心裡酸酸的。導演的父親,一位民國三十八年以後來到台灣的湖南老兵,在相隔了近四十多年的隔閡後終於有機會重返他的故鄉,他的鄉愁是強烈的,強烈到可以將兒子的名子與「湘」作連結。這是一個詭異的情境,也許沒機會體驗,可是,要一個人與家鄉分隔如此之久是如何的情何以堪。就我而言,現今一個人來台中念書,常常兩、三個禮拜就想回家一次,更何況四十多年呢?眼見故鄉與以前的一切完全不同,以前認識的同學、親人都已不復存活,那種失落、惆悵感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想像的。可是,對作者而言呢?可能只是看看父親的家人,以前的生長環境而已,似乎沒勾勒出多大的想像空間。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們身上,有時候甚至覺得回到父親、母親老家都不知道有什麼實際意義存在,也許是對象不同吧,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至於作者標題中所指的那座山,可能是指故鄉吧 : 它可以很穩固,安穩的提供我們那依戀的庇護;也可能很遙不可及,就如作者父親一樣,分隔了多年那樣的遙遠。而這一切都是在這份情感下所做的依歸。有時我在想,這些離開大陸多年的榮民伯伯,在台灣待了四十多年後,會不會把這塊土地當成故鄉,而有另一種眷戀。我想,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但,不論如何,那對原始源頭的情感依舊不會改變,我想,這也是導演一開始先拍攝台灣新竹(作者父親工作地點以及作者出生地)的原因吧﹗因為新竹對作者的意義比湖南大的多。

       片尾以祖孫兩人在操場嬉戲作結,頗耐人尋思,這是一個多巧妙的對比,來自不同的出生地,聚集在一起,分享同樣的情感,就是因為血緣的聯繫。開始與結束的概念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感情,鄉愁,我想是作者最想呈現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urestudies 的頭像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