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高中時候,在一次國樂絲竹的全國賽中,老師不斷的提醒我們,接下來這組,要注意聽、用心聽。我們耳裡聽到的,比起國內其他學校,並不是最完美的演奏,但卻是最純淨、最使人感動的。他們看不到,卻能依賴聽覺、觸覺、記憶力,演奏默契決定一切的絲竹,演出觸動人心的音樂。演奏結束,大家感動得紛紛起立、奮力鼓掌,有些人眼角還泛著淚光。這個學校,正是惠明盲校。

      「黑暗中追夢」分為三個部分,「文貴的音樂夢」、「偉智的火車夢」、「馥華的作家夢」。文貴,21歲,全盲,智能障礙。簡單的加減算不出來,卻能在聽過MAKSIMCD後,把樂曲彈奏出來。不只是鋼琴,小提琴、打擊也是一樣,更擁有人人稱羨的絕對音感。偉智,19歲,全盲,智能障礙,自閉症。無法分辨800900元,哪個比較貴,站在鐵道邊,卻能辨識出各種火車並記下經過的時間,也能說出自九歲以來每一天發生的事。馥華21歲,因為10歲時的火災,眼盲、全癱、無法言語,在家教育七年,進入仁愛實驗學校,而後,在彰師大旁聽中文系,靠著注音溝通板和摩斯密碼與別人溝通,也寫下許多動人的文章,更去關心其她和她一樣因為意外而癱瘓的人們。

        我認為可以把這三個故事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文貴和偉智屬於同一類型,他們是先天的障礙;而馥華屬於後天造成的另一類型。

        文貴和偉智都擁有過人的記憶力,過人的音感。文貴的記憶力和音感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能記下旋律,並無師自通地演奏出樂器,也能模仿各種聲音;而偉智的記憶力和音感則是分頭應用,能辨別出各種火車的聲音、各種錄音帶的內容,是來自他另類的絕對音感,對節拍的敏感度,記憶力則讓他能記得火車時刻表和生每一天所發生的事。正因為他們在視覺的缺陷,使得他們能更專心在聽覺上,不受其他聲色光影的干擾;一般人同時要理解也要記憶,而他們因為理解力沒有開發,能全心全意在記憶上,使得他們的記憶力能夠勝過一般人。

        馥華的故事讓我感動,比起海倫凱勒,我覺得她更像是日劇「一公升的淚」裡頭的女主角,並不因為癱瘓而自暴自棄,用自己的力量去關心其他人,把愛傳到世上的每一個角落。跟前兩個故事的主角比起來,她的智力並沒有問題,言語和視覺能力並不像文貴和偉智是先天上的缺陷,讓馥華成功的,並不是特殊的感官能力,而是她健康的心態和過人的毅力,「雖然繪畫之門已經關閉,但文學之門必定為我而開」,這種樂觀的個性,幫助了更多更多和馥華一樣的人,也支持馥華去追求她的夢。

        另一個讓我感動的,是故事中母親們對孩子的付出和不離不棄。偉智的母親,為生了這兩個兒子感到驕傲;馥華的母親,從10歲開始就每天陪著她、照顧她。母親,是追夢旅程中不可缺少的推手,沒有她們,就沒有夢。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他們不只看不見,甚至有多重障礙,但是,他們勇敢地追著他們的夢,而我們呢?

        「黑暗中追夢」,又再一次的,把我帶回當時在比賽現場的那份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urestudies 的頭像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