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傷痕228

        一個個對國家、社會懷著滿腔熱血的台籍菁英,就這樣被囚禁、刑求、甚至是殺害;一個個只是想安居樂業的小老百姓,卻死在機關槍無情的掃射下;看到這裡,我憤怒了,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憤怒著……

        認識228事件,應該是從以228事件為背景的電視劇開始,一是敘述台灣第一位女醫師-丘雅信一生的「浪淘沙」;另一則是改編自吳豐秋先生同名小說的「後山日先照」。兩部電視劇的時代背景大致相同,都是從日治時期、台灣光復、228事件的發生……。浪淘沙中對228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丘雅信的兒子因為在大陸讀書,台語不太會講,回來台灣在路上差點被打死;她和其他台籍菁英們一起辦的文協演講,內容明明是對政府有利的,可是大多數的人卻在之後紛紛遇害;在大規模的屠殺中,有士兵並不願意這樣殺害同胞,但迫於命令,只能幫忙完成他們最後的心願。而後山日先照,就更有可看性了,在一個大家庭中,有著不同的種族,本省、外省、原住民;語言的隔閡,造成多少本省和外省間的誤會;而在台灣人民的心中,又是如何地仇視所有的外省兵,把他們全都看成是拿著槍的劊子手;而阿嬤周雨綢又是如何用無私的大愛來化解衝突。我從這兩部電視劇開始認識228,也從這兩部劇裡瞭解,不能直接把228事件定位成外省人對本省人的迫害,228事件的發生,有他背後許許多多複雜的原因,也有著我們現在很難去體會的背景。

        看完228紀錄片,我試著用兩種不同的角度思考。以台灣人的角度去想,日治時期,儘管皇民化運動非台灣人民所願,稅也很重,不時也發生像霧社事件一樣的大規模屠殺,但是當時台灣非常的先進,不論是教育的普及、衛生的進步、治安的良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絕大部份人民都過著安分守己、平靜的生活;台灣光復,人民們脫離日本的統治,期待由自己的同胞統治,能夠更進步、過得更好;但是,事情並不如預期,被政府當做二等國民,歧視的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面臨前所未有的苦難,積壓已久的民怨,就在228事件一次爆發,本來或許只是想討回公道、向政府請願,但卻被政府無情鎮壓、無理殺害。以來台的政府軍人角度來想,抗戰8年,多麼地艱辛,而到了台灣,卻看見台灣的人民安居樂業,用著敵人日本人的習慣生活,自然心中有所不滿,他們自15.6歲就跟著國民政府打仗,很多人只知道開槍、殺人;台灣人的奉公守法的行為,是被日本人奴化,不知變通;台灣人的抗議,是暴動、是需要用武力鎮壓的;他們不信任有人會自動出來維持秩序,任何出來呼籲民眾冷靜的行為,在他們以為,都是在籌劃另一次的行動。

       看了記錄片,對於看起來像是流氓的軍人們感到厭惡,對於陳儀所講的話感到虛偽,對持槍掃射、隨便抓人的軍人感到髮指,看到台灣菁英被無情的殺害感到悲憤,對於「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說法,更是覺得無法置信;但,並不是所有的軍人都想這樣的呀!然而,不論有再多的理由,殺人就是不對。228事件之所以到現在還是無法被淡忘,除了無情的屠殺,使得上萬的台灣菁英生命就這樣的結束外;另一原因,是到現在,沒有任何人受到懲處,沒有任何人出來負責,使得很多的人將責任直接歸咎到單一政黨身上,或是單一群人身上。「228事件」調查清楚是絕對必要的,但調查出來後,需要的不再是仇恨,不在是怪罪,也不是辯解,而是台灣人都應該共同反省、像「後山日先照」裡的阿嬤一樣,用大愛來包容。 

       228是很多老一輩台灣人心中永遠的痛,許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政客拿來操弄種族議題,每逢大小選舉,總是不斷的被提起。每每看見228不斷被強調,我心中想著,對於受難者家屬而言,這真的是他們所希望的嗎?討回公道是必須的,但這樣一再的提起,對受難者家屬而言,究竟是關心抑或是傷害?對我們新的一代而言,很多人並不瞭解228究竟發生了甚麼,有的是沒機會了解,有的則是不想去了解。對我而言,我認為,228是每一位台灣人都必須瞭解的,只有了解「228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能知道,台灣長期以來的族群分裂,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只有全面性的了解,在選舉的時候,才不會被政客牽著鼻子走。228是歷史事件,而歷史,正是我們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最佳教材。我們要做的,不是不斷地挑起仇恨,而是學習與進步,讓228受難者們的精神永存,成為台灣人的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lturestudies 的頭像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culturestud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